半导体衬底是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基础材料,其选择直接影响器件性能和加工工艺。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进步和MEMS(微机电系统)代工需求的增长,衬底材料的多样性及适配性变得尤为重要。以下从材料类型、结构特性、应用场景等方面分类,并结合微纳加工与MEMS代工需求进行解析。
1. 按材料类型分类
(1) 元素半导体衬底硅(Si)
应用广泛的半导体材料,占微纳加工市场的90%以上。
优势:成本低、晶圆尺寸大(12英寸为主)、氧化层(SiO₂)绝缘性能好,适合CMOS工艺。
应用:集成电路(IC)、MEMS传感器(如加速度计、陀螺仪)、功率器件等。
锗(Ge)
早期用于晶体管,但因漏电流问题逐渐被硅取代。
现代应用:作为高迁移率沟道材料,用于FinFET或纳米片晶体管(3nm以下先进制程)。
(2) 化合物半导体衬底III-V族化合物(GaAs、InP、GaN)
砷化镓(GaAs):高频特性优异,用于5G射频(RF)器件、光通信激光器。
磷化铟(InP):超高速光电器件(100G以上光模块)。
氮化镓(GaN):高功率、高温应用(快充、雷达、电力电子),需特殊微纳加工技术(如干法刻蚀)。
碳化硅(SiC)
宽禁带半导体,耐高压、高温,适用于电动汽车逆变器、工业电源模块。
MEMS代工挑战:硬度高,晶圆切割和刻蚀难度大,需优化加工工艺。
氧化镓(Ga₂O₃)
超宽禁带(~4.8 eV),潜在应用在超高压器件,但微纳加工技术尚不成熟。
2. 按结构分类
(1) 体衬底(Bulk Substrate)
由单晶材料(如硅锭)切割而成,成本低,广泛用于MEMS代工(如压力传感器、麦克风)。
缺点:晶格缺陷可能影响器件良率,需严格质量控制。
(2) 外延衬底(Epitaxial Substrate)在衬底上生长单晶薄膜(如Si/Si、GaN/SiC),减少缺陷,提升器件性能。
关键应用:
SOI(绝缘体上硅):硅层-埋氧层-硅衬底,降低寄生电容,用于RF MEMS、低功耗IC。
GaN-on-Si:降低成本,适用于功率电子和LED制造。
(3) 复合衬底异质集成(如GaAs/Si、LiNbO₃/Si),用于光电子集成和MEMS-IC混合系统。
3. 衬底在微纳加工与MEMS代工中的关键考量
(1) 微纳加工适配性硅基衬底:光刻、刻蚀、沉积工艺成熟,适合大规模IC制造。
化合物半导体(GaAs、GaN):需特殊刻蚀技术(如ICP-RIE)和晶圆键合工艺。
柔性衬底(PI、PET):用于柔性电子,需低温微纳加工技术(如喷墨打印、激光直写)。
(2) MEMS代工需求硅衬底:主流选择,适用于惯性传感器、光学MEMS(如DLP微镜)。
SOI衬底:提高MEMS结构精度(如高精度陀螺仪)。
压电衬底(LiNbO₃、AlN):用于声波滤波器(BAW/FBAR)和超声传感器。
4. 未来趋势
异质集成:硅基+化合物半导体(如SiPh+GaN),推动5G、自动驾驶发展。
先进封装:晶圆级封装(WLP)要求衬底与TSV(硅通孔)技术兼容。
MEMS代工升级:更大晶圆尺寸(8英寸GaN)、更高精度刻蚀(纳米级结构)。
总结
半导体衬底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材料特性(禁带宽度、迁移率)、微纳加工适配性、MEMS代工需求等因素。硅基衬底仍占主导,但宽禁带半导体(SiC、GaN)和异质集成衬底(如SOI)在高端应用中愈发重要。未来,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进步,衬底材料将向更高性能、更低成本方向发展,推动半导体产业持续创新。